在努尔哈齐努力收编归顺部落之时,朱翊钧正坐在坤宁宫中,十分认真地盘算着那建造潞王府时省下来的三十万两银子该怎么花。
时至仲夏,紫禁城天穹澄明,廊外庭中的蓬蓬翠树郁郁如盖,遮去了一片始之萌发的燥闷。
朱翊钧端坐在坤宁宫殿中,坐榻旁的躺柜上摆着一盘冰湃杨梅,盘中红果一枚枚水盈滚圆,萦绕着白气丝丝,在雕蟠螭纹八角形玉盘中摞成了一座朱砂山子。
他的对面一左一右分别坐着永年伯王伟与郑国泰,王伟正拿着一份奏疏,认认真真地向他的皇帝女婿禀报漕运改海运的私下招商结果。
而郑国泰却恭谨地垂着头,一言不发地同皇帝一起听着王伟的汇报。
“……最后一位,是定国公徐文壁。”
王伟抬起头来,有些诚惶诚恐地道,
“定国公乃皇上之班首重臣,嗣爵年久,又有俺答封贡之功,臣以为其之可靠。”
徐文壁的加入其实是朱翊钧的意料之内。
明朝的开国六公爵,韩国公李善长、魏国公徐达、郑国公常茂、曹国公李文忠、宋国公冯胜、卫国公邓愈之中,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一直传承到了明末。
其余五家不是被废黜削爵就是被论罪清算,只有徐达一直小心谨慎,使得后代子孙保全善终。
至于徐文壁的“定国公”,实则是徐达魏国公爵位的另一支衍生。
原来徐达去世后,朱元璋令其长子徐辉祖承袭“魏国公”之爵。
而徐达的另一子,也就是后来的第一代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,本来并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。
谁知在建文皇帝继位后,这两兄弟恰好碰到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。
徐增寿当时倒向了燕王一系,并且成为了朱棣在南京城中最重要的内线之一。
虽然后来徐增寿暴露了身份,被建文帝所杀,但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以后,为了表彰徐增寿对燕王一系的忠诚和贡献,便追封其为定国公,世袭罔替,令其子徐景昌继嗣。
而徐辉祖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,朱棣一方面出于人心考虑,另一方面顾念徐达的功绩和他兄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,所以仍然保留徐辉祖的魏国公爵位。
于是徐达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,后来定国公一脉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,而魏国公徐辉祖一脉则继续留在南京。
历史上这两支仅存的大明开国公爵之后都一直传承到明末,定国公徐允祯为李自成的大顺军所杀,魏国公徐胤爵在清军进入南京之后剃发降清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李云龙:“他娘的,给老子整天糊弄点萝卜咸菜野菜粥的,老子现在连窝窝头都吃不起了是吧?嘴里头他娘的都快要淡出鸟来了!”炊事班班长:“团长,俺没东西啊!”李云龙:“那我不管!你既然能当炊事班班长,就有能耐去搞点白面来吃!要不然你就回家抱孩子去,你别在这儿给我丢人现眼!没办法?给我想办法去!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!”陈山:“团长,我有办法,我去!”……“团长,你要猪肉不要?”“团长,你要歪把子不要?”“团
历史 90万字 一年以前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历史 564万字 一年以前
称霸非洲十几年的骨灰级雇佣兵龙战,一夕之间穿越美剧《海豹突击队》成了最强海兵。这才只是开始!边境偶遇特种兵庄严、招个送货工人叫冷锋、猎人学院高薪请做教官、与爱狗狂魔基努里维斯一起暴虐黑帮、索马里黑鹰事件一战成名……各种熟悉的影视剧剧情一幕接一幕惊现,龙战迎接一个一个挑战,踏上了属于他的传奇之路。
历史 377万字 一年以前
大业六年,强盛的大隋迎来了转折点。这一年,隋帝杨广开始准备征伐高句丽,顺势拉开了隋末战乱的序幕。接下来的几年间,天下板荡,群雄并起。十八路反王,六十四路烟尘,草莽豪杰,门阀世家,纷纷粉墨登场,逐鹿天下。北方突厥汗国,雄踞漠北,虎视眈眈。内忧外患之下,一个强大的帝国,最终轰然崩塌。这是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,也同样是中原大地最为混乱黑暗的时节。就在这样一个时候,一个来历奇异的边塞少年,带着草原的风寒,
历史 984万字 一年以前
大明1619年,萨尔浒之战,杜松兵败后一伙败军逃兵逃离了辽东,逃进关内,一路向西……穿越而来的刘恒成为了一名前途未明的流寇,一不小心干翻了对手,成为一营头目,练新兵,占山为王,设关卡,抢士绅……一不小心有了和女真争夺天下的资格。
历史 1043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