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生在新汉末年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巅峰阅读dfxs1.com
雨雪过后的长安城,显得格外的冷,赵微再去那茶水铺时,就只有店家一人,更显得冷清。
听山池上的齐家诗会赵晴和赵海早早就出发前去了,赵微却不大乐意前往。这时候习惯参加这些的,想来都是些赵晴那般岁数的小孩子吧!
这个岁数的人意气风发锋芒毕露,可能一不小心就要拉着你斗诗斗画斗酒,若是不参与其中,反倒会丢了赵晴的脸面,既然如此,何必自讨这份没趣。
赵海觉得赵微不去是理所当然的,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,哪里懂得这些高雅之事。
齐家乃是岭南的一大粮商,距离这长安城着实不近,只是最近有意插手这京师的粮食生意,所以这些日子在京城格外的活跃。
今日这诗会,便是齐家在那城东听山池的廊亭上所举办的。
其实光听听这举办诗会的地点,赵微就觉得上下牙要打磕绊,大冷天的,还非要往那湖上凑。
这事儿倒也怨不得齐家做事不周全,是完全没料到这群少男少女对诗会有如此狂热的追捧,由于整个诗会本就是李相之子撺掇的,有太多名门望族富家子弟的才女都会参与其中,这要是再安排在那青楼画坊上就有些不合适了,自己打造上一条又显得耗时日久。
但齐家要在京师扎下根来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定,那些四处漏风的廊亭廊道,竟然都被齐家用竹帘遮挡住了,竹帘上尽是些山水、鸟兽、鱼虫之类的画,显得格外雅致。
就连廊亭廊道中也搁置满了碳炉,掀开门帘进去时,丝毫察觉不到冬日里的半分寒意。
自汉开始两百余年至今,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井喷的时期,这和赵微所熟知的历史是完全不同的。
历史上东西两汉各维持了两百余年,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大国了,可是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,却没有太多的提升,诗词歌赋也一直处在乐府诗的阶段(其实就是民歌的汇总)。
而此时的汉朝,虽然对应的是西汉末年时期,可是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,再加上东边滕国的关系,物质生活极为丰富,百姓的吃穿用度虽未达到顿顿有肉吃,却也能保障一日三餐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历史 802万字 25天前
退伍兵林锐,债台高筑生计艰难,又找不到工作。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,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,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。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。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。转战世界各地,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。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,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。
历史 3226万字 13天前
(大国记·秦时明月征文金奖作品)这里有天下寥寥、苍生涂涂的纵横家!这里有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儒家!这里有天下皆白、唯我独黑的墨家!这里有地泽万物、神农不死的农家!这里有其疾如风、其徐如林的兵家!……当然,这里也有我们亘古不衰的小说家!本书群号:122156987,喜欢的来唠唠嗑!
历史 1811万字 13天前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历史 564万字 一年以前
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,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,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,可谁都没想到,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。永嘉丧乱,五胡乱华,中原大地,虎狼横行,异族蛮王,率兽食人!北方的汉人,被不停地杀戮,华夏的儿女,在血泊中哀号。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,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,自祖逖起,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,九伐中原,可惜功亏一篑,多少志士,徒望两京兴叹,巍巍青山,何处不
历史 1729万字 27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