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启想要让高锦假扮商贩上街摆摊,可不是买点货物炊饼,扛着扁担上去游街叫卖就可以的。
明初时候因为天下未定,对城镇内的管理还是极为严格的,《明会典》上记录,在城镇之中,“凡侵占道路,而起盖房屋,及为园圃者,杖六十,各令复旧”;“其穿墙而出污秽之物于街巷者,笞四十。出水者勿论”。
也就是说,你乱搭乱建可不是警告你拆除就完事的,而是要吃板子的,乱扔垃圾倒脏水,鞭笞四十。
除了这些规定,对于破坏公共设施、不按规定行车,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、取土作坯、随地大小便等行为,也一律“问罪”,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,在街头示众一个月,即所谓“枷号一个月发落”。
不过禁止摆摊设点的地方,一般也就在官府衙门周围,其余地方倒是没太多讲究了。
此时正是十一月梅市,定远县街道上都挺热闹,开着的店铺之中,都有百姓出入购买商品,街道两排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,有卖金银首饰的,有卖小吃甜品的,布帛锦缎的,还有一些手艺人在那边拉糖人,一个个稀奇古怪的糖人引来了一群孩童们的驻足围观。
一方面是好玩,一方面是馋的。
而在这热闹街道后面的箱子里,一个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高大汉子,此时挑着扁担,却有点拘谨。
这汉子不是别人,正是朱启的侍卫高锦,挑的也全是炊饼,又厚布盖着的,这扁担连带着炊饼和厚布,都是从卖饼郎那边全套买过来的。
给那卖饼郎乐的啊,拿着银子直拍自己脸,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呢。
高锦试探性的问了一句“你家县老……”,话还没说完,那卖饼郎就跑了,得了,看来定远县百姓是真的半个字都不会提自家的知县老爷的。
看到百姓们这个态度,朱启就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,这就带着高锦找了个地方躲起来,瞧见有官差在附近,对着高锦示意了一下。
“公子,那我去了啊。”
高锦挑着扁担,对着巷子里的朱启说了一句,朱启点了点头,便目送着高锦走出了小巷。
随后就见到高锦挑着扁担,沿街一边走,一边高喊了起来: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,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。比如有啤酒、饮料、方便面,还有头油、发蜡、护发素,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。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,来了都是客,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。
历史 353万字 25天前
【内容简介】:现代兵王不小心穿越到了抗战时期一个傻子兵上,且看这个傻子兵如何给日军搅局。“一定要给我弄死那个二愣子。”日军高官说道;“今天二愣子又干啥去了,你怎么不派人跟着。”政委说道;“别让二愣子知道了!要不完了。”一个伪军在做坏事时小声的说道;“我的部队没有子弹了,你给送点子弹到城外来。”二愣子给城里的日军军官写信说道。小说名字按照要求正式由《二愣子抗日》改名为《抗日之兵魂传说》。各位看官且看
历史 1073万字 9个月前
历史 1074万字 20天前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历史 564万字 一年以前